编者按:2024年5月15日至17日,由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荆门日报社、荆门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4年荆门融媒体通讯员研修班”如期举行。为期三天的培训,集团通讯员们热情高涨,收获满满,感悟良多。现对部分优秀参训人员学习心得进行刊发,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收获。 荆门城建集团 熊飞
5月15日至17日,由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举办的2024年荆门融媒体通讯员研修班在市委党校开班授课,我作为荆门城建集团信息宣传工作者,很荣幸地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案例讲解”的方式进行,内容安排紧凑实用,有“味”有“料”,既有理论课程,又有业务知识;既涉及传统媒体创作,又有新媒体探索实践;既有单线传播,又有互动交流,确保了“营养均衡”,让我受益匪浅。 步入融媒体时代,信息宣传应该如何做,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闻舆论工作新形势?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课堂,寻找起答案…… 新闻选题有“新”亦有“心” 湖北日报社祝华老师以“新闻通讯的线索发现与写作构思”为主题,向大家讲授了新闻通讯应用场景、如何寻找有价值的选题、怎样写出高质量通讯等内容。市政府研究室周雷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公文材料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并结合公文实例为学员带来了一场生动而精彩地解说,一层层地拨开了大家心头的疑云。这些“接地气、冒热气”的讲授不仅提升了我们对新闻通讯和公文写作的认识和理解,更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切实让参训学员掌握了写作的“基本功”,从而为大家日后练出写作“真把式”,成为写作“好把式”打下基础。 通过老师讲解,我认识到在探寻选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作用不容忽视。传统的视角和思维模式往往会限制我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导致选题缺乏新意和深度,因此,我们要勇于挑战传统,敢于尝试新颖独特的思考角度,这就需要我们对选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它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和报道价值。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那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关注的选题进行报道。通过学习也让我对公文写作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新闻内容“出圈”不“出格” 《上宣外宣怎样“出圈”出彩》课堂上,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蒋子龙老师从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阐述了上宣和外宣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网络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实务》课堂上,市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胡乔林老师为学员教授了我们如何应对和处理各种网络舆论问题。老师们讲得仔细,学员们听得解渴,确认过眼神,我们都成了被吸引的人。 通过学习我明白,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闻稿件要想吸引他人关注,我认为标题是通讯的“眼睛”,要简洁明了、吸引眼球;导语则是通讯的“引子”,要能够概括全文内容、引发读者兴趣;正文部分,需要拒绝死板生硬,要将事实性和文学性有机结合。内容既要注重事实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也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叙述手法,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件的现场氛围和人物情感,同时充分运用网络舆论的力量,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但也给国有企业的信息安全和舆情管理带来了挑战。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宣传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要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管,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和不良信息传播。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维护企业形象。 新闻形式要“新气”不要“老气” 《如何玩转新媒体及提高新媒体稿件采用率》九派通融媒体中心吴东来老师讲授了如何在新媒体平台寻找新闻线索、撰写新闻稿件,以及如何提高稿件的点击率和转发量。课堂上,大家探讨着如何运用视频作品进行信息宣传,思考着怎么才能提高视频作品点击率和转发量。 学习中我明白了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丰富,我们写作者所必备的不仅是扎实的文字功底,所做的也不只是“爬格子”,我们还应能“玩转”各种宣传工具。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灵活使用照片、贴图、视频、音频,就是给白纸黑字增光添彩,让新闻形式从“黑白照”变成“彩色照”。从文辞上说,除了增强文学素养,锤炼文字功底,还应多关注时事热点热词,巧妙、适当运用更年轻的词汇,四平八稳之内也能有俏皮活泼的形式,给一成不变的“老气”文风除除皱纹。 “干货满满”“收获多多”“启发很大”,是培训期间学员们的一致评价。丰富的培训套餐、豪华的师资阵容、诚挚的业务分享……让这次培训“含金量”十足,课堂上,学员们时而认真观看视频课件,时而奋笔疾书,认真思考、分享交流,记下所悟所想,在思想与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凝聚起前行的力量。 此次培训对我来说,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心灵深处的升华。一句句真知灼见和一页页培训课件,为前进中的我标出了坐标、指明了路径、注入了动力。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参加本次通讯员培训的所感所悟,用镜头锁住一幅幅城建人立足岗位的奋进画面,用键盘敲响一首首追赶超越的时代强音。
来源:荆门城建集团 |